现有两类陷阱爱骗女大学生

【 来源:摘自《浙江法制报》 信息员: 时间:2006-06-05 浏览:

  骗局一:
  小郑是浙大城市学院大一学生,前天下午2:30,一个陌生女孩敲开寝室,自称是上海一家医科大学的学生,即将毕业,目前在杭州社会实习,有专门的带队老师,然后她说要给小郑她们上一堂皮肤讲座。女孩侃侃而谈,从皮肤的类型讲到日常护理;给小郑她们做皮肤测试,让她们填写一份调查问卷。“她的基本步骤、手法都还是很到位的。”小郑说。女孩还说,像小郑她们这个年纪,不需要很好的眼部化妆品,一两百元的就可以,这话让小郑她们听了很舒服。然后女孩拿出一套护肤产品,说非常适合18岁到25岁的女孩子使用,在上海高校很流行,产品在银泰、解百都设有专柜。“她还叫我们不要买眼霜,说眼霜不参加活动,没有优惠,买了很不划算。”这些话,取得了小郑她们的信任。最后,三位女生都买了,共花了300多元。
  事后,小郑室友使用新买的面膜,结果“刚洗掉,就捂着脸喊‘我痛、我痛’,整个脸都红了起来”。小郑赶紧通过114查找上海厂家,结果发现没有这个厂家,银泰、解百也说没有这产品的专柜。几个人初步统计了一下,仅四楼和五楼的几个寝室,学生们共花了约1200元钱买了这个产品。
  小郑给那个女孩打电话,说还有人要买,让她再带些产品来学校。昨天下午1点多,女孩一出现,一群学生将她团团围住。报警后,这个女孩被拱宸桥工商所的人带走,事情正在处理。
  不过,拱宸桥工商所的葛副所长提醒说,像这类交易形式不受消费者权益法保护,因为整个交易过程没有证据,推销人员流动性大,出事后也很难找到,消费者要有保护意识,应杜绝上门推销这种交易行为。

  骗局二:
  近日,小吴姑娘郁闷地走进派出所,几天前,她被骗子骗走900元。
  小吴是杭州某高校的大学生。12月23日晚8点左右,小吴在学校门口散步,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子走上前,说他的钱包被偷,里面有银行卡和身份证,寒假回家的车费都在里面。他问小吴,能不能借她的银行卡一用,他让家里汇钱到她卡上。说着说着,男的眼里有了泪。小吴同情心一动,拿出自己的工商银行卡。男人接到手中,又还给小吴,说让小吴先到柜员机上看一下余额,要不他的钱汇进去会说不清。小吴在柜员机上输密码时,男子就在小吴身边站着。查完余额,小吴将卡递给男子。男子接过卡,看了看,马上说打电话给家里汇钱。他打完电话,把卡还给小吴,约小吴第二天晚上老地方见,他来找小吴拿卡取钱。
  24日晚上,小吴如约在校门口等,两个多小时,仍不见男子影子。小吴急了,到柜员机上再查,发现银行卡已经不是自己的那张了,进银行查账,卡上的900元钱已经被取走了。
  每年的假期前后,是学生手头最宽裕的时候,最近,类似诈骗案件在杭州连发5起。
  警方提醒:这类诈骗案大多发生在人才市场周围和高校附近。大学生社会经验不够丰富,容易上当,所以,骗子专挑大学生下手,尤其是女大学生。

上一篇:   关于谨防网吧内盗窃案的预警[2006-06-05]

下一篇:   手机诈骗瞄上学生家长[2006-06-05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