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安全常识--防抢篇

【 来源:综合科 信息员:帅陆虎 时间:2013-08-20 浏览:

防抢篇

一、如何避免遭抢劫?

注意做到如下几点,就有可能避免成为抢劫攻击的目标。

1. 不外露或向人炫耀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,单独外出不轻易带过多的现金;

2. 尽量不要独自外出,注意结伴而行;

3. 不要独自在偏远、阴暗的林间小道、山路上行走,不到行人稀少、环境阴暗、偏僻的地方,避开无人之地;

4. 尽量避免深夜滞留在外不归或晚归;

5. 穿戴适宜,尽量是自己活动方便;

6. 单身时不要显露出过于胆怯的神情。

二、万一遭到抢劫该怎么办?

要保持精神上的镇定和心理上的平静,克服畏惧、恐慌情绪,冷静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,对比双方的力量,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。

1. 首先要想到尽力反抗。只要具备反抗的能力或时机有利,就应及时发动进攻,制服或使作案人丧失继续作案的心理和能力。

2. 尽量抗衡。可借助有利地形,利用身边的砖头、木棒等足以自卫的武器与作案人僵持,使作案人短时间内无法近身,以引来援助者并给作案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。

3. 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,可看准时机向有人、有灯光或宿舍区奔跑。

4. 要与作案人巧妙周旋。当已处于作案人的控制之下无法反抗时,可按作案人的需求交出财物,采用语言反抗法,理直气壮地对作案人进行说服教育,晓以利害,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惧。切不可一味求饶,要保持镇定,或与作案人说笑,采用幽默的方式,表明自己已交出全部财物,并无反抗的意图,使作案人放松警惕,看准时机反抗或逃脱控制。

5. 采用间接反抗法。即趁其不注意时在作案人身上留下暗记,如在其衣服上擦点泥土、血迹;在其口袋中装点有标记的小物件;作案人得逞后悄悄尾随其后,注意作案人的逃跑去向等。

6. 要注意观察作案人。尽量准确地记下其特征,如身高、年龄、体态、发型、衣着、胡须、疤痕、语言、行为等特征。

7. 及时报案。作案人得逞后,有可能继续寻找下一个抢劫目标,更有甚者在附近的商店、餐厅挥霍。各高校一般都有较为严密的防范机制,如能即使报案,准确描述作案人特征,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布控,抓获作案人。在校外被抢者,要及时到就近派出所报案。

8.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只要有可能,就要大声呼救,或故意高声与作案人说话。

三、如何预防和处置突然发生的抢夺案件?

抢夺是作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司财物的行为。其特点是作案人位使用暴力、胁迫等手段,但作案人在实施抢夺行为时,极有可能造成攻击目标的人身损害。因而这类案件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,具有较大的危害性。

预防抢夺案件的发生,必须注意;

1. 外出不携带过多显眼的现金和贵重物品;

2. 不炫耀或显露现金或贵重物品;

3. 现金或贵重物品最好贴身携带,不要置于手提包或挎包内;

4. 尽量避免在午休、深夜或人少的时候单独外出;

5. 不要单独滞留或行走在偏僻、阴暗处;

6. 发现有人尾随或窥视,不要紧张,露出胆怯神态,可回头多盯对方几眼,或哼首歌曲,并改变原定路线,朝有人、有灯的地方走。

当抢夺案件发生时,应保持镇定,及时作出反应。

(1)抢夺犯作案后急于逃跑,利用这种心理,应大声呼叫,并追赶作案人,迫使作案人放弃所抢的财物。若无能力制服作案人,可保持距离赶紧追不舍并大声呼救,引来援助者。

(2)追赶不及,应看清作案人的逃跑方向和有关衣着、发型、动作等特征,及时就近到人多的地方请求帮助,并及时向校保卫部门或治安人员报案。

四、外部对大学生的滋扰有哪些常见的表现形式?

一些高等院校虽有高墙深筑,却程度不同地受到外部滋扰,这本身是个涉及学校、家庭、社会诸多复杂因素交错的社会问题。所谓滋扰,从广义的角度来说,是指对校园的各种形式的侵犯。这里所指的仅限于:对校园秩序的破坏扰乱,对大学生的无端的挑衅、侵犯甚至伤害。其表现形式通常如下几种:

1. 一些受变态心理驱使的青年到校园游逛,故意怪叫、漫骂、吵吵嚷嚷,有意扰乱秩序,以搅得鸡犬不宁为乐,显得旁若无人,不可一世,似乎“老子天下第一”。这种行为,被一些青少年习惯地称为“玩”。大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人,与这类人员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很大。

2. 在一些职工宿舍区与教学区混杂的院校,某些法纪观念淡薄的职工子弟(有时也邀约校外青少年)也学生挣抢场地,喧宾夺主,引发矛盾和冲突。

3. 青少年犯罪团伙邀约到校内斗殴滋事,围观的大学生无辜遭殃,跟着挨打。4. 有的不发青少年游泳、看电影、参加舞会、观看比赛等偶然场合里与大学生发生矛盾,进而酿成冲突。

5. 校内外的不法青年通过多种途径与少数大学生交往结识,如发生矛盾或纠葛,有目的的入校寻衅滋事,伺机进行报复。

很显然,姿势者大多是一些有劣迹、行为不轨的青少年。这些人往往行动的目的和动机短浅,只顾满足眼前欲望而不计后果,易为偶然动机和本能所支配,自制能力差,微不足道的精神刺激即可使之陷入暴怒和和冲动之中。有些则结成团伙,蛮横无理,为所欲为称霸一方。入校滋扰,有的事先有明确目的,有的则并无确定目标。无论是哪种形式,受滋扰的对象往往是大学生。在一些地处城郊结合或周围居民点密集的院校内,受滋扰的程度可能更深些。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这一现实问题。

五、应该怎样对待外部滋扰?

为了根治外部滋扰这样一类治安问题,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,推进综合治理,开展打击和预防。各院校内部普遍强化了防范机制,贯彻实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,以确保一放平安,整个形式正朝着好的方面转化,我们大学生是校园的主人,理所当然要积极维护校园秩序,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,与外部滋扰作斗争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情况,遇到具体问题怎样去处置呢?

总的要求是:掌握法律武器,依靠组织和集体,有理、有利、有节地积极开展斗争。具体说来要把握如下几点:

1. 做好思想准备,正确看待,积极干预,慎重处置。院校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,万一发生滋扰事件,不要惊慌,要正确看待,积极干预,慎重处置。这里,要防止两种倾向:一是将一违法青少年视作洪水猛兽,畏而远之,甚至谈虎色变——避之惟恐不及,何论其余;二是,不讲策略,不问缘由,不分青红皂白,开口就称之“流氓”,动手就讲“惩办”,一味蛮干。

2. 依靠组织,依靠集体力量,积极干预和制止违法行为。发现外部滋扰问题,要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有关部门报告,一旦出现公开侮辱、殴打自己的同学一类恶性事件,要勇于见义勇为,挺身而出加以揭露和制止。要善于团结周围的群众,对滋事者形成压力,促使其中止违法犯罪行为。

3. 注意策略,避免纠缠,防止事态扩大。在许多场合,滋事者显得愚昧而文盲,固执而无赖,有时仅有挑逗性的言语和动作,叫人可气可恼而又抓不到违法的确凿证据。遇到这种情况,一定要冷静,讲究策略和方式方法,或及时报告,协助职能部门去处理;或正面对其劝告,注意避免纠缠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事态扩大,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把自己与一个无赖之徒置于等同的地位,“穿新鞋何必硬要去踩狗屎”——切莫把这种处理方式当作牺牲精神。

4. 自觉运用好法律武器。滋扰事件一旦发生,往往是十分复杂的。我们要与滋扰行为作斗争,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自觉守法并运用好法律武器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这里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:

(1)坚持以说理为主,不要轻易动手。但是在危及学校、他人和自身安全时,可以针对不法侵害人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政党防卫。在这个问题上要掌握分寸,否则有理的事也会变得无理。

(2)注意掌握证据。证据,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。即使在纷乱复杂的场合,也不要忘记了掌握证据,注意留心观察,记下出事的现场。比如,有哪些人在场?谁先动手?持有何凶器?滋事者的主要特征有哪些?大致的经过是怎样的?注意尽可能保护现场,保留痕迹、物证。比如,滋事者的器械、证件,被告人的衣物,被毁的设施,地面的痕迹等。这些证据,对案件的顺利处理是有帮助的。

六、遇到校外人员寻衅滋事时怎么办?

在大学生活中,有可能遇到家属子弟或校外人员的寻衅滋事,若处理不好,易发生斗殴。对此,首先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,与人为善,不因小事而惹是非。不要担心这样做会丢“面子”,相反不仅不因此讥笑你的怯弱,反而回敬佩你的涵养和大度。当然,我们如果与一些流氓无赖胡搅蛮缠,甚至找上门来寻衅,则绝不能胆小怕事,委曲求全,而应及时报告辅导员和学校公安保卫部门,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来有效地保护自己。否则,你一让再让,对方则会认为你软弱可欺,进而变本加厉,造成你长时期的精神压力,影响学业。

上一篇:   大学生安全常识--防性侵犯篇[2013-08-20]

下一篇:   大学生安全常识--遵纪守法篇[2013-08-20]